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陪伴怎么办?

 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4-01-19 14:23

  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陪伴怎么办?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,也是一个农村娃。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,爸妈常年在外打工,春节才在家待个把月。说实话,我跟他们的感情很淡。他们一打电话就是问我考了多少分,不要乱花钱,说他们挣钱不容易。听到这些我特烦,特别羡慕那些妈妈在厨房做饭,爸爸辅导功课的孩子,他们有爸妈的陪伴,有困惑可以开解,有委屈可以倾诉。而我呢?小时不觉得,现在要初三了,压力特别大,心里有困惑、有委屈、有迷惘,不知该向谁说,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
  我完全能够理解初三学生压力特别大、无处倾诉、茫然无措的心态。我也读过初三,青春期的人几乎都有既希望别人理解,同时又自我闭锁的矛盾心理。其实,你能写这封信,就表明你已勇敢地走上了向谁说、怎么办的探索之旅。其实你可以与同学好友说一说知心话,听听他们的意见;还可以给自己的长辈说一说,听听他们的经验之谈;和自己的老师说一说,请他们传道授业解惑;如有必要,还可以同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说一说……可以说的人很多,可以办的事很多,关键是要勇敢、自信、坦诚,信任他人,依靠自己。

  你说特别羡慕别人家的氛围……你可以问问您周围的同学,有几家是那样的?常态恐怕是:即使爸妈都在家,同学们回去也不会给他们说什么,也不知道该怎么说;而能够辅导你们作业并保持稳定情绪的爸妈更是少得可怜;很可能是把你父母在电话上对你说的内容变成了当面说。所以,不要盲目猜想和比较,各家有同也有异。你也别失望,只要你肯开口,也就会带动父母跟你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得到改变。说什么呢?说你爸妈想听到、想知道的;说你想的做的、所见所闻、喜怒哀乐、成败得失;说你对他们的牵挂担心、以问代诉、以听代说;说说家常琐事、老人状况、家乡变化;说些让他们开心、舒心、放心的事儿,等等。怎么说呢?实事求是如实说,高高兴兴开心说,尊重接纳倾听说,审时度势灵活说,察言观色择重说。总之,亲子之间和为贵、情为重。

  来信表明你既希望有爸妈的陪伴,也希望得到父母实实在在的关心和帮助;也说明你们之间的联系并非只有钱。在你听来“特烦”的话语里,深藏的是爸妈对你满满的亲情母爱、担心牵挂,透露着他们谋生的不易和无奈,以及对你未来的美好期望。你之所以“特烦”,和你青春期“少年成人感”增強、更懂事了有关,你不希望他们在外为你担心操心,使你把爸妈的关切叮嘱误解为了“唠叨”;也许和你学业和分数不尽如人意有关,被爸妈提及难免羞愧尴尬;还可能与你心有余力而不足有关。要化解沟通当中的话不投机、烦躁不快,就要不回避,不遮掩,邀请父母与你共同坦然面对现在的实际情况,这会让他们更放心。还要学会表达亲情,结合实际行动,不必羞于家人亲人沟通的深情脉脉。春节又要到了,你爸妈好不容易回来一趟,大家一定要珍惜相处的时光,相互陪伴,好好说话。

  王纬虹: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,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库首批人选。原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,重庆市人民政府兼职督学。

  文:王纬虹 编辑:蒋伟希 新媒体编辑:高原 本文选自《时代信报·新家长》1407~1408期《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陪伴,怎么办?》